承祁连雪山之清冽,沐河西走廊乳醇香。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产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甘肃前进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便扎根于此。该集团坐拥10万亩饲草基地,奶牛存栏量达5.2万头,建成19座标准化养殖场,构建起“良种奶牛养殖、牧草种植、鲜奶生产”一体化的优质奶源基地。随着公司的发展及对未来乳业发展前景的考量,在创始人马志祥的带领下,前进牧业于 2020 年 4 月在甘肃省兰州新区成立了甘肃传祁甘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集乳制品研发、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运营。在当前乳制品行业面临突破技术瓶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提振发展信心的关键时刻,这家创新型企业发展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建厂初期设定目标?近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秘书长刘超、常务副秘书长黄海丰及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专家一同走访了甘肃传祁甘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探寻其发展路径。
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令我国乳业遭遇寒冬。时任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党支部书记的马志祥却从中看到了发展机遇。他逐户做思想动员,将个人名下的两家公司作抵押贷款,流转 100 多亩土地建起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实现“当年建成当年见效”。
随后村民纷纷加入,前进牧业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马志祥又带领团队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荷斯坦奶牛,采用散栏式饲养、全自动 TMR 日粮饲喂等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建立智能预警系统、电子跟踪识别系统等,实现奶源溯源,将前进牧业打造成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牧场。
在与马志祥书记的座谈中了解到,这位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的马书记,并不满足于仅仅是“原料乳供应商”的单一角色,而是立志打造一家乳业全产链的企业。2015年马书记到美国参观访问时看到,一个乳制品深加工工厂日处理鲜奶4500吨,生牛乳进入生产线能生产出二十多种产品,且三分之二的产品卖到全世界。2018年马书记又到欧洲参观乳制品深加工企业,其中一家乳企共有员工100人,研发人员就占70人。研发人员的重要性让马书记深有感触,自此,他坚定了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打造研发型的现代化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目标。
202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马志祥在兰州新区成立了甘肃传祁甘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乳制品深加工,可生产原制奶酪、再制奶酪、奶油、乳清蛋白粉、厚乳、液态奶、发酵乳、植脂奶油等八大类100种产品。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面积278亩,日处理鲜奶2400吨,二期项目计划新增120亩建设用地,全部建成后可实现日处理鲜奶3500吨的规模。依托前进牧业的优质奶源基地,该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乳制品深加工基地之一,成为西部地区优质乳制品的新名片。
乳制品深加工通过科技创新激活产业链潜在价值,既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健康的营养解决方案,满足人品质生活需求,更能打破关键原料的进口依赖,实现核心技术与产能的自主可控,为乳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根基。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 261.55 万吨,其中进口干乳制品 189.31 万吨,占比为 72.4%。由于我国乳制品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深加工水平偏低,对进口干乳制品的依赖度持续攀升。因此,延伸乳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深加工能力,已成为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传祁甘味乳业自筹建之初,就确立了“核心技术与产能自主可控”的经营思想,摒弃全面引进现有设备的简单模式,转而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走出了一条乳业“中国高铁”式的自主创新道路。公司总工程师董彦军介绍说,我们整合了十余家国内外装备企业的技术优势,以集成式模式按照公司生产需求完成工厂整体设计,我们的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低温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技术及脱盐设备,可保证我们八大类100多种产品生产,成功打破了国际关键技术壁垒,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实现了乳制品业深加工领域技术装备的自我突破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B端市场,尤其是高端稀奶油、黄油、奶酪等产品,多被国际品牌主导。近年来,国内乳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工艺革新与设备升级,在成功攻克国产奶酪融化性差、稀奶油稳定性不足等技术难题,产品品质达到甚至超越进口标准,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中国乳业正式迈入从单一“喝奶”向“吃喝并举”的发展新阶段。
传祁甘味乳业正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公司产品聚焦B端市场,涵盖工业原料、烘焙原料、咖啡茶饮原料、餐饮原料等品类,包括浓缩乳清蛋白粉WPC35、马苏里拉原制干酪、稀奶油、奶酪、黄油等核心产品。公司总经理马建军介绍说,目前传祁甘味乳业已实现“精准分离+提纯”的关键技术突破,除可以生产单一或复合成分的工业级原料外,还可以生产各种型号的乳脂肪产品、凝乳块、干酪等B端产品。我们的深加工产品市场反应良好,在百胜集团、山姆连锁等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与妙可蓝多等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今后,公司将持续深耕科技创新与乳制品深加工领域,实现国内营收与出口营收各占50%的市场布局。
传祁甘味乳业的深加工实践,不仅有助于平衡奶源供给、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乳业产业链良性可持续发展,更是中国乳业从"量增"向"质升"迈进的生动注脚,契合中国乳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发展调整周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进口依赖度高,制约乳业自主发展空间;二是科技水平待提升,乳制品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足,相关法规标准制修订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三是产业链协同性差,上游养殖与中游加工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产品结构失衡,液态奶占乳制品总量超 80%,奶酪、稀奶油等深加工产品占比约10%,存在结构性短缺,导致行业发展韧性不足。2023—2025年,我国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700亿元,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200亿元,喷粉量较往年增加30%,调整产品组合,实现价值最大化,满足市场对高价值乳制品和原料的需求已成为国内乳企的迫切任务。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乳企正积极推进本土乳清蛋白供应体系建设,加大对奶酪等品类的投入,伊利、蒙牛、妙可蓝多、三元等企业已宣布或完成投产项目,将为中国乳企打开高附加值乳品市场的密匙,为行业带来长期价值和战略优势。
面对行业发展新形势,国家政策也加大支持力度: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奶业产业链整合,提升生产与加工效率”;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健委三部门启动“脱盐乳清粉本土供应提升计划”;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信部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 2030 年人均奶类年消费达 47 公斤,同时培育低温乳品市场、促进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在谈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马志祥书记表示,我们将以恒心、用恒力、铸恒业的经营理念,聚焦技术深耕以持续提升国产化能力,横向推进品类扩容, 为茶咖、烘焙、中餐、西式快餐B端市场提供专业化乳品原料,重点打造稀奶油、黄油、马苏里拉奶酪、马斯卡彭奶酪、芝士片等核心产品,把传祁甘味乳业打造成我国乳制品深加工领域的标杆企业,助力行业做大做强,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谈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时,马书记介绍说,传祁甘味乳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了科研项目研究。同时,为落实甘肃省关于构建创新联合体的决策部署,支撑乳制品加工行业和养殖业的全产业链升级,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甘肃省奶业技术创新,带动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下,由甘肃传祁甘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协作攻关,上下游企业参与示范,共同组建"甘肃省乳产业新联合体",夯实甘肃乳业发展基础。
对于传祁甘味乳业在深加工领域取得的成绩,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评价道,传祁甘味乳业是今年以来走访的众多企业中少数业绩亮眼的企业,公司快速切入深加工赛道,重视人才、使用人才,在深加工领域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前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将发挥作为企业娘家的作用,一定做好服务工作,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依托协会11个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优势和国际乳品联合会会员身份,发挥桥梁纽带的平台作用,为行业企业拓宽视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祁连山下牧歌扬,兰州新城乳韵长。在我国乳业处于历史上最长的下行调整周期,全行业急需变革求发展,甘肃传祁甘味乳业不被行业下行的惯性裹挟,以“逆水行舟”的韧劲从奶源把控到深加工发展,开拓液态奶、干酪、乳清蛋白粉、乳脂肪产品等深加工细分赛道,其发展实践为乳业提升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竞争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如今,传祁甘味乳业已稳步踏上乳制品深加工的康庄大道——这既是中国乳业的“春雷”,唤醒行业创新发展活力,亦是行业振兴的“春潮”,汇聚行业发展动能;更是承载成功密码,为乳制品深加工领域带来希望的“春讯”,引领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开辟出温暖向前的新航道,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信心与希望。(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Copyright © 2022 甘肃前进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陇ICP备2020004712号-1 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746号 XML地图
技术支持:祥洪科技